<<<写在前面>>>

仿佛在某一天,夕阳擦过脸颊,我依旧看着那个蓬勃的朝阳,模糊的光环。那年,那束光,我们青春正年华。

黄粱一梦

前几日刷开往,无意间读到文章难以忘怀

我做的一切,仿佛都是为了未来的某一天,在某个昏黄的午后,一个迟暮之人缓慢地讲述着他的历史,讲述着他难以忘怀的青春。 ——Xecades

电脑前的我不经意间呆滞了,精神世界回到了那个大一的下午,导员说:“大学,不是别人想让你成为什么样的人,而是你,想成为什么样的人。”那是还没有MBTI,只知道内向这个词,用在我身上绝对精准,导员说,她曾也是,但如今能面对几个班的学生侃侃而谈。

你想成为什么样的人? 我想…

如今读到文章,蓦然回首,如黄粱一梦。坐在自习室里,那个虚化的我,灯火阑珊。

评论
评论

外科医生

:“又在动烙铁啊?”
:(摇摇头)“没有没有”
:(满脸问号)“?”
:“在动手术。”
:(笑)

干硬件这行,有点像外科医生。刀口烙铁在我们手里如同外科医生的手术刀,透过放大镜,为病人接血管(飞线),切肿瘤(删元件)。人形机器人越来越多,倘若几十年后,机器人已经是随处可见,我们对于机器人来说不就如同外科医生吗。

“别让你的头衔定义了你”

最近看到kaffa的自述,觉得非常有意思,便截取了下来。

管理大师告诉大家:“别让你的工作定义了你”。而坦率地讲,对于大多数生活在二十一世纪的可怜的打工人,工作恰不是“在别处”的东西,你的工作几乎就是你。大师的断言或更应换做“别让你的头衔定义了你”,头衔是一种和标签类似的东西,那是一个角色或身份。

可能你在你的领域内,职位是公司高层或中层,但那些都不是你,你从事的行业和你公司在做的事才更接近本来的你。至于你想成为谁,或你想做什么,那些都不是你(one-liner 闪现),只是你的意识体验上树立了一个“超你”以避开当下,并对为未来进行模拟。

无疑,大多数的我或我们更接近我或我们从事了多年的工作。

个人站的建立让我们避开了身份,避开了身份这个面具,更容易与你在互动中认识。
时代选中的我们将代码敲在公域中,同时还留下一些本土的、朴素的字节。

每一个站点风情各异,都是这个时代的字节创作者们留下的脚印。在脱离了面具的互联网上更容易在互动中相识。

自 20 年初接触个人站点以来,发现个人站点越发得多了,也许是入了这个圈子吧。
不得不说,社群里各种领域的人才都有,有时一张照片一条消息引出了一堆爱好者来。


这周依旧,走着同样的回家路,看着一样的风景,一路前行。